查看原文
其他

30年,安徽向东!

王运宝 决策杂志 2020-09-02

30年前的今天(1990年7月18日),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《抓住机遇,开发皖江呼应浦东》的文章。当年的4月18日,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,安徽“闻机而动”率先响应,作出了“开发皖江、呼应浦东”的战略决策。



由此,安徽成为第一个呼应浦东开发开放的省份


30年来,上海变了,长三角变了,安徽更变了,但有一点没有改变,这就是安徽向东、通江达海。


时间的刻度,标注下安徽发展的节点。在30年的时空格局中,安徽的改变是什么?


01一座大厦彰显出的信念


30年的起点,是从黄浦江畔的一栋大厦开始的,就是安徽在上海的窗口——裕安大厦。


1991年6月24日,作为外省在沪投资的第一栋建筑,裕安大厦奠基开工,被评为“1991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十大新闻”之一。


对于当时的安徽而言,大厦的修建并不轻松。当年夏天,淮河遭受百年未遇的洪灾,赈灾之后,财政紧张程度可想而知。显然,此时投资近4亿元修建裕安大厦,需要坚定的信念。而在这一信念中,透露出的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安徽对长三角的自觉归属


建设中的裕安大厦。新华社 图


裕安大厦开工半年后的1992年1月,邓小平启程南下视察,发表“南巡谈话”。在上海,邓小平说,“上海开放晚了,抓紧浦东开发,不要动摇,一直到建成。”


更让安徽感受到发展机遇的是,邓小平在开发浦东时的一席话,“开发浦东,这个影响就大了,不只是浦东的问题,是关系到上海发展的问题,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。”


安徽比任何一个省都更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,也更希望其成为现实。


时间回到改革重心转移的1984年。在当年召开的上海经济区省市长会议上,安徽首次作为经济区成员与会。然而在1988年,国家计委办公厅发文:撤销“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”。


合作机构虽已不在了,但安徽经济上对长三角的自觉归属已然形成。


就在上海经济区撤销的当年,安徽即提出“远学闽粤、近学江浙”,延续着与长三角的互动。浦东开发开放伊始开建裕安大厦,已经成为这种归属、决心等一切信念的“物化形态”。


1995年6月26日,裕安大厦举行落成典礼。新华社 图


1991年前后,安徽先后出台《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规划纲要》、《关于进一步推进皖江开发开放若干问题的意见》,并建立了皖江地区市长专员联席会议制度,以切实推动皖江与浦东的呼应。同时,在能源、原材料和农副产品提供、劳动力和人才输入等方面,安徽积极与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合作。


此时,安徽对外合作迫切需要平台载体。恰在90年代,全国掀起大办开发区的热潮。


作为皖江开发的突破口,1993年4月,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,这是安徽的第一家国家级开发区。随后,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。


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


10年后,芜湖出口加工区设立,是安徽省第一家,也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。


到2015年9月,再次破茧重生,成立芜湖综合保税区。截止2020年6月,安徽已有合肥、芜湖、马鞍山、安庆等五个综合保税区,共同承担起安徽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责任。


02主动走进沪苏浙


2001年,中国正式“入世”,加入WTO,进入以开放促改革的新阶段。此时的安徽,却面临因对外开放时间差等多重因素造成的经济落差。


在区域经济版图上,安徽区位独特,资源丰富,交通发达,是一个“宝地”,却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相对较慢。决策层意识到,落后的数字背后,折射出的是观念落后、体制落后和机制落后。


正因如此,“走出去”向先进地区学习,成为一种必要。


2002年春节刚过完,安徽省委决定选派105名县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分赴苏浙鲁挂职学习。这三个省都是毗邻安徽的沿海发达省份,安徽此举,用心良苦:安徽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,主要缘于县域经济的落差,选派县市党政“一把手”挂职,意图不言而喻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这是一种被“逼”出来的选择。


同年,安徽省党政代表团再度出发,到浙江杭州、绍兴、宁波、台州、温州等地考察学习。代表团返回合肥后的第二天,就部署动员全省上下解放思想、加快开放,扩大招商引资。


再到2003年4月,在安徽省委七届四次会议上,“融入长三角”正式上升为安徽全省性的发展战略。


接下来的9月,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,安徽两次组团东行走访沪苏。同时,合肥、马鞍山、滁州等城市开始申请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。


此时,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落户,被定格在历史上,是长三角与安徽经济内在紧密联系的最好见证。


2002年,联合利华关闭上海的所有工厂西迁合肥,建设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。



联合利华虽不是第一家落户安徽的世界500强,但开启了产业转移的一个新阶段。


统计数据显示,到2007年时,安徽55%的省外资金来自长三角,60%的劳务输出集中在长三角,70%以上的省际物流和通讯面向长三角,每年向长三角输出电力100亿千瓦时以上。


03东向战略


当时间推进到2005年,融入长三角更被提升为对整个安徽发展方向的定位——东向战略,并引领安徽走进长三角的第二次高潮。


2005年6月1日,东向战略提出3个月后,在与浙江接壤的宁国,安徽召开了一次特别的会议——“加快毗邻苏浙地区发展座谈会”,面对与会的安徽23个“沿边”县市领导,安徽省委领导直言,“东向发展,加速融入长三角,是安徽奋力崛起的必然选择。



随后,安徽省发改委下发《关于支持毗邻苏浙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》,推进沿边地区与苏浙沪的交通、产业和资本对接,促进沿边地区在区域分工中找准位置,服务长三角,主动当配角。


从2008年开始,一系列迹象表明,安徽多年的付出即将迎来收获的时刻。此时距离安徽最初叩门长三角,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。


2008年1月,大雪飞舞,中央领导视察安徽时,对安徽明确提出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,安徽迎来“泛长三角元年”,从长三角的边缘一跃成为长三角扩张的前沿。


这一年,还发生了一件改变安徽走向的大事:4月18日,合宁高速铁路通车。这是安徽省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高速客运专线,通过跟沪宁、沪杭高铁联通,实现了合肥与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苏州、无锡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3小时直达。


2008年4月18日,合宁客专开通运营,同年8月1日开通动车组运营,合肥至南京、上海的车程分别缩短为一小时左右和两个半小时左右。(陆应果摄)


时空距离的拉近,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时间的缩短,更有心理融入的亲近感。也是在2008年,安徽省领导首次受邀参加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。


04“入长”


2010年,在时间轴上标注下深深的刻度。


是年1月,国务院正式批复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》,这是安徽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


也是在2010年后,合肥、马鞍山、芜湖、滁州、宣城等安徽8市相继加入长三角城市群。这标志着安徽呼应浦东20年后,正式开启了“入长”的大门。


门一旦打开,就是安徽东向融入长三角的铿锵脚步:


2014年9月,国务院发布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,安徽被整体纳入长三角范围;


2016年6月,新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发布,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;


2018年11月,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,安徽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长三角城市群规划


经过30年的执着努力,安徽走过了从经济腹地到主动融入,从积极参与再到正式成员的转变。如今的安徽,已经成为长三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以主角之一的身份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。


一个明显的例证是,合肥已举办了2次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。2019年5月,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在芜湖召开,安徽第三次“做东”。


2019年5月22日,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成果发布会在安徽芜湖举行。徐国康摄


此时的安徽,从省会合肥到皖江两岸,从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,安徽全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


05安徽的变与不变 


在30年的时空格局中,安徽的改变是什么?


最显性的是高速畅通的综合交通。从第一条高速公路到第一条高速铁路,安徽的路都是向东修,联通沪宁杭。


30年后,安徽交通体系与沪苏浙全方位无缝对接,共同构建“轨道上的长三角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合肥从“铁路盲肠”跃升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,从米字型到“时钟型”高铁网络已经成形。


2020年4月27日,国家发改委网站正式发布《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》全文


其次是产业转型,安徽借梯登高、借船出海,全面深度嵌入长三角乃至全球产业体系。


安徽在30年间从传统农业大省变为新兴工业大省,特别是以“芯屏器合”为典型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成为领跑者。


正是在原始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共同支撑下,安徽合肥被定位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。在长三角,与上海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实现了“两心互动”。



相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这些可感知、能触摸的事件,其背后有两个深层次改变,蕴含着根本意义:一是干部队伍,二是思想意识


30年来,安徽以党政代表团走出去学习、到苏沪浙挂职、干部交流、引进人才等多种方式,让“关键少数”率先登陆上海、融入长三角,进而带动整个省市县干部队伍的改变。


但从根本上说,思想意识才是安徽30年来最大的改变。不管是官方正式文件还是民间话题讨论中,东向融入长三角始终是最核心的主题。从30年前呼应浦东的那一刻开始,“强化长三角意识”就融入安徽发展的血脉中。这种意识一直在“润物细无声”地浸润着安徽人。


30年,向东是梦想的起点,也是情怀的延续。跨过时间节点的门槛,安徽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,矢志向东,稳健走好长三角一体化的每一步。

-- END --


编辑:纪海涛 / 审稿:王运宝

转载请注明来源




大家都在读

1、国务院批复!又一地撤县设区
2、张福海兼任广东省委秘书长
3、重磅!武汉!
4、新疆新增本土确诊16例!乌鲁木齐疾控中心主任:形势总体可控



点亮“在看”,你最好看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